![]() ![]() |
2016年政府報告中強調“生命高于一切,安全重于泰山”,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,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建設——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筆者認為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涉安全內容,質樸實在的意陳于詞是說全國公民要學習掌握應對突發(fā)自然災害的各種防護知識的必要。因此,強化在國民普及防災救災減災知識是民之所求施政所向,應該成為“必修課”。
其實,就國內各級政府和企業(yè)等不僅承擔著城市發(fā)展和經濟建設任務,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。當下,國內各個領域或企業(yè)針對安全生產方面的演練較多,但在城市公共區(qū)域或農村一些自然災害多發(fā)地區(qū)的公民安全應急知識普及不夠,演練也多是“空白”,應對不同級別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的預防演練更是相對較少。一旦發(fā)生重大自然災害,公民或企業(yè)的員工將難以保證有效應對。
近年來,我國自然災害頻發(fā)。特別是接二連三的地震等自然災害,對人員、設施所造成的破壞性觸目驚心是不言而喻。殘酷的地震、水患等自然災害的經驗告訴我們,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,增強我國公民防范意思和措施到位的政府產業(yè)或企業(yè),人員和財產損失會大大降低。
筆者建議,國家應對自然災害防護和救援中心等相關部門,要設定全國應對自然災害防護和救援知識普及活動宣教日。分層次在城市、學校、農村、企業(yè)等領域對公民、員工開展普及防災救災減災知識的培訓,如突發(fā)性事件應對逃生自救,以及地震知識普及與逃生模擬演練等,或應對不同級別的自然災害,假設各種災害可能,并有足夠的預防準備和措施,做到不同級別自然災害啟動不同響應,防患于未然。開展全民性防災教育。國外的做法值得借鑒。讓全國中小學生乃至大學和社會公民都要重視和掌握防災避險、逃生、求生的本領。國內普及全民防災教育也要根據不同地區(qū)的實際,加強公民防范不同級別自然災害知識的學習和必要地的演練,讓公民懂得如何因地制宜避險、避難,逃生,做到在應對各類災害時臨危不亂,果斷處置,有效逃生,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